按部首查询 | 按拼音查询 | 按笔画查询

閤下

[hé xià]  

閤下 基本解释

[héxià]

1.古代对尊贵者的敬称。后亦泛用于朋友之间,称谈话、通信的对方。汉蔡邕《独断》卷上:“﹝天子﹞谓之陛下者,羣臣与天子言,不敢指斥天子,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,因卑达尊之意也,上书亦如之。及羣臣士庶相与言,曰殿下、閤下、执事之属,皆此类也。”唐韩愈《与于襄阳书》:“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,谨奉书尚书閤下。”宋欧阳修《与杜正献公书》:“某顿首启,仲夏毒热,伏惟相公閤下,尊候动止万福。”

2.谓在屋门之下。《资治通鉴·晋惠帝永宁元年》:“廞牙门将涪陵许弇求为巴东监军,杜淑、张粲固执不许,弇怒,手杀淑粲於廞閤下。”

閤下 详细释义

《閤下》是一种汉语词汇,意思是古代对尊贵者的敬称。后亦泛用于朋友之间,称谈话、通信的对方。出处东汉·蔡邕《独断》卷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