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部首查询 | 按拼音查询 | 按笔画查询

白虎幡

[bái hǔ fān]  

白虎幡 基本解释

[báihǔfān]

有白虎图像的旗。古代用作传布朝廷政令或军令的符信。

白虎幡 详细解释

  1. 有白虎图像的旗。古代用作传布朝廷政令或军令的符信。

    晋崔豹《古今注·舆服》:“魏朝有青龙幡、朱雀幡、玄武幡、白虎幡、黄龙幡五,而以招四方……今晋朝唯用白虎幡。”《宋书·百官志》:“殿中将军……朝会宴饗,则将军戎服,直侍左右,夜开城诸门则执白虎幡监之。”《南史·萧颖胄传》:“初,山阳出南州,谓人曰:‘朝廷以白虎幡追我,亦不復还矣。’”唐避太祖李虎讳,改为“白武幡”或“白兽幡”。《晋书·职官志》:“久之,武帝每出入,勰持白兽幡在乘舆左右,卤簿陈列齐肃。”《北史·封敕文传》:“敕文谋於众曰:‘困兽犹鬭,而况於人。’乃以白武幡宣告贼众,若能归降,原其生命。应时降者六百餘人。”《隋书·礼仪志三》:“受降使者一人,给二马軺车一乘,白兽幡及节各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