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部首查询 | 按拼音查询 | 按笔画查询

行城

[xíng chéng]  

行城 基本解释

[xíngchéng]

1.古代守城拒敌的设备。

2.临时建成的城垣。

3.即行像。

行城 详细解释

  1. 古代守城拒敌的设备。

    《墨子·备高临》:“羊黔者,将之拙者也,足以劳卒,不足以害城。守为臺城,以临羊黔,左右出巨各二十尺,行城三十尺。”孙诒让间诂:“臺城,即行城也。”《孙膑兵法·官一》:“攻兼用行城。”参见“臺城”。

  2. 临时建成的城垣。

    范文澜《中国通史简编》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:“隋炀帝率大军出榆林塞,令宇文恺作观风行殿,又作行城,可以在平地上临时造出大城和大殿。”

  3. 即行像。

    《岁时广记》卷二十引南朝梁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:“二月八日,释氏下生之日,迦文成道之时,信捨之家建八关斋戒,车轮宝盖,七变八会之灯。至今二月八日平旦,执香花绕城一匝,谓之行城。”参见“行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