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部首查询 | 按拼音查询 | 按笔画查询

哄堂

[hōng táng]  

哄堂 基本解释

[hōngtáng]

1.唐御史台有台、殿、察三院,以一御史掌杂事,称“杂端”。公堂会食,皆绝言笑,惟杂端失笑,则三院合座皆笑,谓之“哄堂”。事见唐赵璘《因话录·御史三院》、宋曾慥《类说》卷十四。后以指众人同时大笑。

2.鬨堂:满屋皆大笑。

哄堂 详细解释

  1. 唐御史台有台、殿、察三院,以一御史掌杂事,称“杂端”。公堂会食,皆绝言笑,惟杂端失笑,则三院合座皆笑,谓之“哄堂”。事见唐赵璘《因话录·御史三院》、宋曾慥《类说》卷十四。后以指众人同时大笑。

    《红楼梦》第四一回:“众人听了,哄堂大笑起来。”清吴炽昌《客窗闲话·呆官》:“吏役笑不可遏,竟至哄堂。”阿英《<花面杂剧>题记》:“总之,《花面杂剧》不是‘游戏笔墨’,目的在使人读之‘哄堂’。”参见“烘堂”。

  2. 鬨堂:满屋皆大笑。

    清尤侗《瑶宫花史小传》:“嘲戏百出,一座鬨堂。”清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司文郎》:“言已,鼓掌;王(王平子)和之,因而鬨堂。”参见“烘堂”。

哄堂 详细释义

哄堂,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