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部首查询 | 按拼音查询 | 按笔画查询

心行

[xīn xíng]  

心行 基本解释

[xīnxíng]

1.谓心施仁德而不表露于外。

2.佛教语。变动不居之心。心以流行于事相为作用,故称。

3.犹品行。

心行 详细解释

  1. 谓心施仁德而不表露于外。

    《管子·形势》:“见与之交,几於不亲;见哀之役,於不结;见施之德,几於不报;四方所归,心行者也。”尹知章注:“心行而不见,则四方归之。”《管子·形势解》:“能心行德,则天下莫能与之争矣。”

  2. 佛教语。变动不居之心。心以流行于事相为作用,故称。

    《法华经·方便品》:“佛知彼心行,故为説大乘。”唐白居易《爱咏》诗:“辞章讽咏成千首,心行归依向一乘。坐倚绳牀闲自念,前生应是一诗僧。”

  3. 犹品行。

    《北史·祖珽传》:“孝徵心行虽薄,奇略出人,缓急真可冯仗。”宋邵博《闻见后录》卷二二:“仁皇帝每曰‘某心行不佳’,后竟除平章事,盖仁皇帝盛德大度,不念旧恶故也。”元王子一《误入桃源》第一折:“人物不撑达,服色儘奢华,心行更姦猾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