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部首查询 | 按拼音查询 | 按笔画查询

子母

[zǐ mǔ]  

子母 基本解释

[zǐmǔ]

1.母子。亦指母女。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夫章子,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?”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老父已去,高祖适从旁舍来,吕后具言客有过,相我子母皆大贵。”金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一:“法本众僧徒,别了鶯鶯、夫人子母,佛堂里自监覷,覷着收拾铺陈来的什物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两个恐怕连累,只得去殿帅府首告:‘王教头弃家在逃,子母不知去向。’”

2.指大小、主从关系。三国魏阮籍《咏怀》之八:“昔闻东陵瓜,近在青门外。连畛距阡陌,子母相钩带。”《通志·总序》:“文有子母,主类为母,从类为子。凡为字书者皆不识子母。”

3.古称钱币轻而币值低者为子,重而币值高者为母。《国语·周语下》“古者天灾降戾,於是乎量资币、权轻重,以振救民。民患轻,则为作重币以行之,於是乎有母权子而行,民皆得焉”三国吴韦昭注:“重曰母,轻曰子。以贸物,物轻则子独行,物重则以母权而行之也。子母相通,民皆得其欲也。”唐杜甫《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》之五:“夫时患钱轻,以至於量资币,权子母。代復改铸,或行乎前榆荚、后契刀。”仇兆鳌注引应劭曰:“母,重也,其大倍,故为母。子,轻也,其轻小半,故为子。”

4.犹言本利。子,利息;母,本金。唐柳宗元《道州文宣王碑》:“立廩以周食,圃畦以毓蔬,权其子母,赢且不竭。”清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秀姑》:“获百金,入都营运。半年,子母几相等。”金和《印子钱》诗:“今日与女钱十千,明日与我三百钱,三百復三百,如此五十日,累累十五千,子母偿始毕。”

5.指杯盘。唐张鷟《朝野佥载》卷一:“龙朔年已来,百姓饮酒作令,云:‘子母相去离,连臺拗倒。’子母者,盏与盘也;连臺者,连盘拗倒盏也。”

子母 详细解释

  1. 母子。亦指母女。

    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夫章子,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?”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老父已去,高祖适从旁舍来,吕后具言客有过,相我子母皆大贵。”金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一:“法本众僧徒,别了鶯鶯、夫人子母,佛堂里自监覷,覷着收拾铺陈来的什物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两个恐怕连累,只得去殿帅府首告:‘王教头弃家在逃,子母不知去向。’”

  2. 指大小、主从关系。

    三国魏阮籍《咏怀》之八:“昔闻东陵瓜,近在青门外。连畛距阡陌,子母相钩带。”《通志·总序》:“文有子母,主类为母,从类为子。凡为字书者皆不识子母。”

  3. 古称钱币轻而币值低者为子,重而币值高者为母。

    《国语·周语下》“古者天灾降戾,於是乎量资币、权轻重,以振救民。民患轻,则为作重币以行之,於是乎有母权子而行,民皆得焉”三国吴韦昭注:“重曰母,轻曰子。以贸物,物轻则子独行,物重则以母权而行之也。子母相通,民皆得其欲也。”唐杜甫《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》之五:“夫时患钱轻,以至於量资币,权子母。代復改铸,或行乎前榆荚、后契刀。”仇兆鳌注引应劭曰:“母,重也,其大倍,故为母。子,轻也,其轻小半,故为子。”

  4. 犹言本利。子,利息;母,本金。

    唐柳宗元《道州文宣王碑》:“立廩以周食,圃畦以毓蔬,权其子母,赢且不竭。”清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秀姑》:“获百金,入都营运。半年,子母几相等。”金和《印子钱》诗:“今日与女钱十千,明日与我三百钱,三百復三百,如此五十日,累累十五千,子母偿始毕。”

  5. 指杯盘。

    唐张鷟《朝野佥载》卷一:“龙朔年已来,百姓饮酒作令,云:‘子母相去离,连臺拗倒。’子母者,盏与盘也;连臺者,连盘拗倒盏也。”

子母 近反义词

子母 详细释义

子母即母子。亦指母女。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夫章子,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?”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:“老父已去,高祖适从旁舍来,吕后具言客有过,相我子母皆大贵。”金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一:“法本众僧徒,别了莺莺、夫人子母,佛堂里自监觑,觑着收拾铺陈来的什物。”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两个恐怕连累,只得去殿帅府首告:‘王教头弃家在逃,子母不知去向。’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