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部首查询 | 按拼音查询 | 按笔画查询

一揆

[yī kuí]  

一揆 基本解释

[yīkuí]

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地之相去也,千有餘里;世之相后也,千有餘岁。得志行乎中国,若合符节,先圣后圣,其揆一也。”意谓古代圣人舜和后代圣人文王的所作所为是完全相同的。后因以“一揆”谓同一道理;一个模样。

一揆 详细解释

  1. 《孟子·离娄下》:“地之相去也,千有餘里;世之相后也,千有餘岁。得志行乎中国,若合符节,先圣后圣,其揆一也。”意谓古代圣人舜和后代圣人文王的所作所为是完全相同的。后因以“一揆”谓同一道理;一个模样。

    《书序》:“雅誥奥义,其归一揆。”《后汉书·荀爽传》:“天地《六经》,其旨一揆。”南朝梁刘勰《文心雕龙·明诗》:“袁孙已下,虽各有雕采,而辞趣一揆,莫能争雄。”宋苏轼《醉乡记》:“其气和平一揆,无晦明寒暑。”周素园《贵州民党痛史》第四篇第七章:“法律事例,古今一揆。”

一揆 详细释义

一揆(いっき),日文词汇。本意是指同心协力,团结一致。后来泛指百姓、土著、当地势力人士等等非政府组织因某些目标而集结之团体,也通称百姓起兵反抗统治者的行为。古代日本较为有名的一揆众暴乱是本愿寺发起的一向一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