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部首查询 | 按拼音查询 | 按笔画查询

林薮

[lín sǒu]  

林薮 基本解释

[línsǒu]

1.指山林水泽,草木丛生的地方。

2.比喻事物聚集的处所:古小说~。

林薮 详细解释

  1. 山林与泽薮。

    《管子·立政》:“修火宪,敬山泽,林藪积草,天财之所出,以时禁发焉。”晋左思《魏都赋》:“隰壤瀸漏而沮洳,林藪石留而芜秽。”唐李白《大猎赋》:“穷遐荒,荡林藪,扼士狛,殪天狗。”明郑若庸《玉玦记·赏花》:“或密或疎的林藪,葳葳蕤蕤。”清方文《送薪行·答胡公峤》:“侵晨持斧出,刈薪向林藪。”

  2. 指山野隐居的地方。

    汉蔡邕《荐皇甫规表》:“藏器林藪之中,以辞徵召之宠。”晋葛洪《抱朴子·释滞》:“周党麟跱于林藪,而无损孝文之刑厝也。”唐钱起《送褚人落第东归》诗:“汉家侧席明扬久,岂意遗贤在林藪。”清金农《蒲州刘高士隐居不仕时时断炊作诗慰之》之一:“林藪惟知味道腴,长贫何用计华枯。”

  3. 比喻事物聚集的处所。

    汉班固《典引》:“是时圣上……屡访群儒,諭咨故老,与之斟酌道德之渊源,肴覈仁谊之林藪。”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赏誉》:“裴僕射,时人谓为言谈之林藪。”《历代名画记·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》“购求至宝,归之如云,故内府图书谓之大备”注:“国初左僕射萧瑀及许善心、杨素、褚安福家并进图画,兼隋代所有,乃成林藪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