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部首查询 | 按拼音查询 | 按笔画查询

疏理

[shū lǐ]  

疏理 基本解释

[shūlǐ]

1.阐明义理,分辨事理。

2.整理;清理。

疏理 详细解释

  1. 亦作“踈理”。纹理粗糙。

    《周礼·考工记·轮人》:“凡斩轂之道,必矩其阴阳。阳也者,稹理而坚;阴也者,疏理而柔。”

  2. 指皮肤粗。

    《素问·异法方宜论》:“故其民皆黑色踈理,其病皆为痈疡。”《汉书·晁错传》:“杨粤之地少阴多阳,其人疏理,鸟兽希毛,其性能暑。”

  3. 修整。

    唐白居易《池畔》诗之一:“结构池西廊,疏理池东树。”宋苏轼《凤鸣驿记》:“其治扶风也,视其卼臲者而安植之,求其蒙茸者而疏理之。”

  4. 分别处理。

    《旧唐书·文宗纪下》:“丁丑,以旱命京城诸司疏理繫囚。”《续资治通鉴·宋真宗咸平元年》:“夏,四月,己丑朔,詔诸州长吏洁除牢狱,疏理淹繫,有疾病及贫乏者,疗治资给之。”

  5. 文章的思路脉络不严密紧凑。

  6. 亦作“踈理”。阐明义理;分辨事理。

    清侯方域《南省试策五》:“今夫文章者,有逮下之体,有达上之体,有疏理之体,有致用之体。”清王夫之《读四书大全说·论语·季氏篇一》:“‘丘也闻有国有家者’以下,意分两支,但圣人説成一片耳……岂若后世文人,必分支立柱,以自为疏理哉?”

疏理 详细释义

疏理:中医名词。指腠理粗疏。《素问·异法方异论》:“鱼者使人热中,盐者胜血,故其民皆黑色疏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