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部首查询 | 按拼音查询 | 按笔画查询

佛牙

[fó yá]  

佛牙 基本解释

[fóyá]

相传为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所留下的牙齿。

佛牙 详细解释

  1. 相传释迦牟尼圆寂之后,全身都变成细粒状舍利,但牙齿完整无损,佛教徒奉为珍宝,予以供奉,称佛牙。相传有一颗佛牙很早传入中国。

    辽道宗咸雍七年(1071年)曾在北京西山灵光寺建塔供奉。清光绪二十六年(1900年)原塔被八国联军所毁。后灵光寺僧人整理塔基时,发现贮藏在木匣内的佛牙。1957年在西山原址附近重建佛牙舍利塔,1964年建成,将佛牙供奉于塔内。亦称“佛牙舍利”。《大般涅槃经后分·圣躯廓润品》:“帝释即开如来宝棺,欲请佛牙。”唐玄奘《大唐西域记·缚喝国》:“又有佛牙,其长寸餘,广八九分,色黄白,质光浄。”马和《西历千九百七年游可伦布寺》诗:“竹殿逢僧话,金笼贮佛牙。”

佛牙 详细释义

释迦牟尼佛的涅盘地在古印度拘尸那伽城,涅盘年代有多种说法,今取公元前五三四年之说。该年五月月圆日夜半,佛陀在拘尸那伽城附近的优波伐檀那林双菩提树下涅盘,时年八十岁。佛陀荼毗后所得的舍利,大致可分为两种:一种是未烧尽的遗骨残片,如四颗牙齿(现人间仅存二颗,详见下文)一截手指骨、两根锁骨、部分头顶骨及几根头发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