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部首查询 | 按拼音查询 | 按笔画查询

鼢鼠

[fén shǔ]  

鼢鼠 基本解释

[fénshǔ]

哺乳动物,身体灰色,尾短,眼小,前肢爪长而大,在地下打洞,吃甘薯、花生、豆类等植物的地下部分,也吃牧草,对农牧业有害。

鼢鼠 详细解释

  1. 一种危害农作物的鼠类。体矮胖,尾很短,无耳壳,眼很小,肢短而壮,前肢爪特别长大,用以掘土。毛细而柔,多呈粉红色或赤褐色,一般额部有一闪亮白毛区。栖居在草原地区和田间,营地下生活,洞道复杂,长可达数十米,以植物的根、地下茎和嫩芽为食,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、蒙古和我国北部。古人以为即鼹鼠。

    《太平御览》卷九一一引晋郭义恭《广志》:“若家鼠小异者,鼢鼠,深目而短尾。”明刘基《郁离子·宋王偃》:“大夫华犨諫曰:‘宋之非楚敌也旧矣,犹犪牛之於鼢鼠也。’”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兽三·鼹鼠》﹝集解﹞引陶弘景曰:“此即鼢鼠也……形如鼠大而无尾,黑色,尖鼻甚强,常穿地中行,讨掘即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