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部首查询 | 按拼音查询 | 按笔画查询

地丁

[dì dīng]  

地丁 基本解释

[dìdīng]

多年生草本植物。无直立地上茎,单数羽状复叶,两面密生长毛,开黄花的叫黄花地丁,开紫花的叫紫花地丁。全草可供药用,能清热解毒、消炎消肿。

地丁 详细解释

  1. 土地税和劳役税的合称。旧制田赋分夏税、秋粮,丁赋有市民、乡民、富民、佃民、客民等,区分为上中下则,清代合而为一。

    清王庆云《熙朝记政·记丁随地起》:“杨炎併租庸调为两税,而丁口之庸钱併入焉。明嘉靖后行一条鞭,均徭、里甲与两税为一……我朝定制百餘年矣,地丁之外分毫无取焉。”清俞正燮《癸巳类稿·地丁原始》:“康熙五十年二千四百十七万九十九丁。按此年丁数为地丁之根……雍正四年諭,丁粮派於各地粮内。以雍正五年为始。”

  2. 指紫花地丁或蒲公英。见明李时珍《本草纲目·草五·紫花地丁》;又《菜二·蒲公英》。

  3. 即佃户。参见“地客”。